虹吸 (第1/3页)
老衲不懂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国王书院gwbr.com.cn),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34章虹吸
收完粮税,江玄戈将应交到府城的粮税用团练队押运至府城,王三和张峰带了三百人负责押运粮食。
张县令不敢有异议,送走押运税粮的队伍,江玄戈回头笑着看向张县令:“张大人,承诺你的事情我一定会办到,南宁县大丰收,境内匪寇平定,今年的考核大人定会评优。下官提前在这里祝大人来日步步高升。”张县令勉强一笑,“江县丞说的是,多谢江县丞。”,他知道这是江玄戈在敲打他,让他后面的日子不要多生事端。
被江玄戈这么一番连削带打,张县令安分了。送走了税粮,江玄戈开始向南宁县百姓以市价买粮食,在秋收之前,江玄戈便特意建起了好些粮仓,准备用来救济灾民以及平抑粮价。今年南宁县大丰收,更别提还有那么高产的新粮食,如果农户们自己吃,加上新粮,可以让一家人吃三年。
往年有多的粮食,多是一些粮商出面购买,给的价格低,而且还会故意在秤上做手脚。
江玄戈派人按照市价,比粮商收购价格每斤要高一文,至于新粮食土豆和红薯,因为有很多水分和不容易储存的情况,买价便只有小麦高粱这些粮食的四成。农户虽然不怎么识字,却很会算账,既然江玄戈价格给的这么公道,那自然是把小麦高梁之类的卖了多换一点银钱,至于卖不上价格的新粮食,留着自家吃就好。只要有粮食吃,比什么都好。
江玄戈建的二十几个大粮仓被装满,派人日夜紧密巡逻,看守粮仓的要务便交给了江福朗,他脑子灵活,学东西快,江家族人派来的三人中,他比其他两人更快得到江玄戈的重用。
忙完这些事后,江玄戈抽空上了一趟阴山,书院还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江玄戈去的时候,已经到了的六位先生正和徐寿禄带着学生们在平整土地。见到江玄戈,学生们很激动,江玄戈和他们打了招呼,便拉着几位先生一起坐在学院的凉亭下。
这是江玄戈和来的几位先生第二次见面,第一次在他们到南宁县时,江玄戈匆匆见了一面。
江玄戈以茶代酒,给各位先生赔不是:“各位先生远道而来,小子却没顾得上为各位先生接风洗尘,是小子的错,小子以茶代酒,自罚三杯。”“怎么能以茶代酒呢,匀里,去把老夫的酒拿来。”,颇为好酒的郑修惊道。徐寿禄阻止:“院长还未满十一岁,难道你要和这样一个小少年拼酒?”郑修惊愣住,随即失笑道:“瞧我,院长如此聪慧老成,倒让我忘了院长年纪尚小。”
郑雍摸着胡子笑呵呵道:“修惊好酒,一见到酒便什么都忘了。”江玄戈听他们一个个叫着院长,满是促狭之意,摸了摸鼻子,随后让胡青竹将铁锅拿出来,决定给他们做一顿烤土豆吃。徐寿禄看着江玄戈井然有序的忙活,对看得颇为兴趣盎然的郑雍道:“以前老夫并不相信这世上有生而知之者,见了咱们的院长大人,才知是老夫狭隘了。他不但能理政事,平民生,练军队,甚至连庖厨都颇有研究。不怕你笑话,上次我们院长大人做了一次火锅,硬生生让我吃得破了不可贪食的秉性。”郑雍双眼绽放着神采,“听希文如此说,老夫可得好好尝尝院长做的美食。”
江玄戈舍得放料,将土豆烤的焦黄,表皮微微皱起的时候出锅,再撒上自己调制的汁水和白芝麻,让各位先生品尝。就是可惜没有香菜。先生们吃过后,无不赞叹出口:“的确是一味不错的小食,这新粮食不错。”
徐寿禄在京城的时候要推广这新粮食,奈何朝中无人响应,大家的注意力都被牵制在了大梁国内此起彼伏的贼寇和不断扣边的建奴,以及压得朝廷喘不过气的九边辽饷上。
没有人来关注小小的种子,就算民生的确重要,也要等平叛了境内的贼寇和消除了建奴之害后,才能好好的修养民生。江玄戈听了先生们的话,没忍住嗤笑出声。“有因才有果,为何大梁各地都爆发此起彼伏的贼寇?不就是因为老百姓吃不饱饭?我们大梁的百姓,其实是这世界上最温顺最善良的百姓,只要能填饱肚子,大家就能守着田地勤勤恳恳种地交税,生儿育女,谁会吃饱了没事去造反呢?就是因为当百姓已经吃不饱肚子,没了活路,大家才要自己找一条活路。只要大梁境内一日还有无数吃不饱的百姓,剿灭贼寇便是无稽之谈,按下葫芦浮起瓢,不过是大梁各地血流成河罢了。”
先生们听了这话,无不叹气掩息,他们都明白江玄戈说的对。江玄戈知道道理先生们懂,可他们无力改变,否则也不会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放弃挣扎,以避世的心心态来到南宁县。而朝廷上的衮衮诸公更懂,这些人可是大梁的人精,这么浅显的道理他们岂会不明白。不过是觉得与己无关罢了。
这天下在他们看来是皇帝一个人的天下,即便有忠君救国的思想,也无法下定决心去行动。要解决百姓困苦的问题,首先就要从他们自己身上开刀,要从他们自己这些既得利益者身上让渡出利益给天下的百姓。已经吃进嘴里的肉,怎么可能吐出来,就算他们自己同意,他们的家族也不可能同意。一艘即将沉沦的大船,只有皇帝一人和少数人想救,其他依附在船上的硕鼠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