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步查看了这里的地形之后,军警部的成员们普遍认为最好是祈祷未来没有敌对势力从海上对这里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一旦有这种情况发生,这里的沿海地形对采取防御的一方简直就是一个噩梦。而穿越集团在未来可见的一段时期内,肯定不太可能派出重兵驻守海外,有鉴于这些情况,穿越集团对于目前的安南政权该持何种态度就需要进行慎重考虑了。</br> 当然,考察队并不会仅仅查看了这一处地方就下了定论,实际上鸿基的产矿区面积非常大,可以修建货运码头的地方也远远不止这一处,而很多具体的地理环境只从地图上是很难看出优劣的,必须要亲身实地考察才能获得最为直观的感受。</br> 当晚考察队通过电台与大本营取得联系时获知了一个好消息,第一台试制出来的蒸汽机已经在田独铁矿安装到位并通过了试运行。由于加工工艺的限制,这台蒸汽机的热转化效率和稳定工作时间都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但机械动力的投入,无疑意味着穿越集团的生产效率将由此跨上一个新的台阶。</br> 这个消息让考察队员们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就意味着燃料需求将迅速增加,而能否拥有稳定的煤炭输入渠道,极可能会成为制约穿越集团发展速度的瓶颈。从这个角度来说,考察队此行的成败将会直接影响到穿越集团的未来发展路线。</br> 第二天一早,经过休整之后精神抖擞的考察队便离开了前一晚的锚地,沿着海岸线缓缓西行。因为各个开采矿点的资料都比较细致,所以矿业勘探组的任务相对还比较简单,到时候直接上岸去地图上标注好的地方采集矿石样品就行了。而这次考察的真正难点是找到一个让各方都觉得满意的港口所在地,虽然有后世的资料作为参考,但执委会仍然必须要结合实地考察的结论才能做出最终的选择。</br> 考察队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寻找下一处适合用来开发的港口,这个地点的选定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沿岸水深、水域环境、与开采矿点的距离和陆上运输难度等等,当然还包括军警部相当重视的军事防御难度在内。</br> 这一片开采区所在的位置实际上是一个探入到海面的巨大半岛地带,而与其相对的还有另一个半岛,这两个半岛的尖端处相距不到千米,而两个半岛所环抱形成的扇形海湾,便是今天考察的重点区域。</br> 这个扇形海湾实际上是数条河流共同拥有的出海口,所以沿海处几乎全是大片的滩涂地带,而考察队试图绕到蕴含煤矿这个半岛靠近内陆的一面,看看这里的沿岸地区是否有适合修剪大型货运码头的场所。</br> 在抵达半岛的另一端之后,考察队靠岸停船,派出队员对这里的陆上情况进行了勘察和采样。让矿产勘查组比较高兴的是,这里的矿点完全没有被人为开采过的迹象,这就意味着会因此引来敌对势力觊觎的可能性将大大减小。但同时他们也发现了另一个令人沮丧的现实——这个地方完全处于荒无人烟的状态,如果执委会想要对这里的煤矿进行大规模开采,那么如何引进本地移民仍然会是一个不好处理的麻烦。</br> 一路考察下来,倒是有几处看起来适合修建码头的地点,但陆续都被海运部和军警部否决掉。海运部的理由是这几处地方要嘛离计划中的开采点距离太远,会对今后的物流运输造成比较大的麻烦,要嘛就是处于河流入海口以内的区域,水深和水域宽阔度都十分有限,对于未来会有大量重型货船频繁进出的货运码头来说并不合适。</br> 这也怪执委会之前所下达的命令存在着一些自相矛盾的部分,一方面要求考察码头选址时要有“长远眼光”,必须充分考虑到五年乃至十年后的货物运输规模,另一方面又显得急功近利,要求未来的码头地址“尽可能靠近开采点”,以减少前期打通陆上运输通道所需的工程量。这也就难怪沿途上的几个备选地点都被海运部给枪毙掉了。</br> 军警部的理由跟前一天所否决的地点差不多,今天所考察这几处地方基本都是属于沿海平原地形,光是无险可守这一条就足够让军警部否决这几处地方了。按照军警部内部合议之后的意见,今天这几个地方甚至还不如昨天过夜的那处锚地,至少那地方在港口出海处还有几个制高点可以用来修建防御工事。而今天考察的这些沿海平原地带一旦发生战事根本没法防御,难道让矿工们去沿着海岸线挖战壕吗?</br> 农业部的专员倒是对这几个地方十分满意,在他看来,这些靠近江河入海口的冲积平原土质肥沃,很适合用来大面积种植粮食作物。不过这种看法很快就被别人给驳倒了——越南最大的产粮区之一红河三角洲就在西边仅仅几十海里的地方,那里的粮食种植条件和种植规模不管在这个时代还是几百年后都是相当惊人的,穿越集团要想达到那样的水平,恐怕得等到把海南岛西岸的临海平原全开垦出来种粮才行。在这种地方开分基地,基本上不需要考虑断粮的问题。而且这里是海外基地,人力始终都是问题,执委会恐怕恨不得能让这里的每个人都变成矿工,怎么会分出人手再去搞农业开发。</br> 眼看时间已经到了下午,考察队的成员们因为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目标而变得兴趣缺缺。王汤姆见状干脆下